
10月10日,海南日報刊發(fā)記者陳蔚林撰寫的通訊《“圓夢行動”筑夢青春》對我省2015年海南希望工程圓夢行動進行綜述。文章對2015年海南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籌款和資助大學生人數(shù)兩項指標獲全國第一進行了剖析。文章內容詳實、生動活潑、感人至深。下面轉載該文供于閱讀。
我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兩項指標獲全國第一,助5668名
貧困學生圓夢大學 “圓夢行動”筑夢青春
本報記者 陳蔚林 實習生 李丹
通訊員 文文
“拿到助學金的那一天,家里歡喜得像過大年一樣。”進入心儀的大學已有一月之久,談起送上“及時雨”的希望工程圓夢行動,新疆石河子大學學生郭育鵬仍然充滿感激,“是圓夢行動讓我不再徘徊于大學門外,是愛心企業(yè)給了我繼續(xù)學習深造的機會。”
與郭育鵬有著同樣想法的青年學子還有很多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今年我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共計籌款2967萬元,資助貧困大學生5668名,兩項指標在全國33家青基會中名列前茅,均為全國第一。
經(jīng)濟下行帶來籌款壓力
金秋8月,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。
今年受圓夢行動資助的學生林媛媛來自萬寧的一個農村家庭。2013年,其父親因癌癥離世,留給妻子的是堆積如山的債務、年邁多病的爺爺和尚在讀書的姐妹,讓本就貧困的家庭又一次陷入困境。
“家里只有媽媽務農持家,今年我和妹妹同時升學,家里實在無法同時負擔兩人的學費。”與林媛媛面臨同樣窘境的寒門學子并非個例。剛剛入讀海南大學的朱雪敏也告訴記者,她那僅靠打零工養(yǎng)家的父親不僅要承擔子女3人的學雜費,還要為罹患尿毒癥的妻子尋找生機,數(shù)千元的學費讓她不得不考慮止步于大學門前。
這兩個受盡磨難的家庭,便是我省貧困學子家庭的縮影。
“據(jù)統(tǒng)計,今年我省參加高考人數(shù)又創(chuàng)新高,多達6.2萬余人,這意味著今年需要資助的貧困學子也比往年要多。”但是,省青基會秘書長羊光然在圓夢行動啟動之初就有預測,今年上半年,海南經(jīng)濟形勢并不樂觀,必將給圓夢行動的籌款帶來新的壓力。
多市縣多舉措籌資助學
面對兩頭夾逼的嚴峻形勢,團省委書記蓋文啟對圓夢行動提出了籌資2000萬元的目標,督促省青基會及早部署、周密安排,打一場有準備的仗。
于是,高考分數(shù)剛剛揭曉,與圓夢行動相關的“用我雙手掙學費”“決不讓一名學生掉隊”“青春圓夢想”“圓夢行動義捐義賣義拍”等一系列募捐活動就如火如荼地走進了全省各個市縣,引發(fā)各方關注。
在全省各級團組織的上下聯(lián)動、宣傳號召下,三亞、東方、瓊中等8個市縣決定,主動下?lián)茇斦Y金、舉辦募捐活動支持圓夢行動。
其中,三亞市啟動“向貧困宣戰(zhàn)”助學活動,決定將財政撥款支持力度從往年的100萬元提高到120萬元,突破性地把被本科第三批大學錄取的貧困學生也列入資助范圍;瓊海市舉辦“愛心圓夢”捐資助學現(xiàn)場募捐會,由市委書記、市長等市四套班子領導出席并帶頭捐資;萬寧市利用媒體連續(xù)刊播助學倡議書,并將多名貧困學子的家庭現(xiàn)狀、求學渴望展示在眾人面前,引得越來越多愛心企業(yè)和人士慷慨解囊……
值得一提的是,部分愛心企業(yè)還積極響應“用我雙手掙學費”活動,為貧困學子提供暑期工作崗位。郭育鵬就在某電子公司謀得一份兼職,第一次體驗到父母掙錢養(yǎng)家的不易,也第一次親手為自己的人生添磚加瓦。
公開透明贏得完全信任
盡管經(jīng)濟形勢不容樂觀,但出乎省青基會意料的是,今年,非但已經(jīng)在圓夢行動設立長效基金的16家愛心企業(yè)均按時提交了善款,還有3家愛心企業(yè)主動請纓設立長效基金,其中,三亞蜈支洲島旅游區(qū)捐資1000萬元設立“三亞蜈支洲島助學金”,捐出了圓夢行動啟動以來收到的最大一筆捐款。
“慈善無關企業(yè)效益。只要公司存在一年,公益行動就要堅持一年。”在圓夢行動設立長效基金長達8年的海南凱健醫(yī)藥有限公司的財務總監(jiān)吳彩麗說,他們之所以愿意把“從牙縫里擠出來的善款”投入圓夢行動,是出于對省青基會的百分百信任。
能夠取得助學者的“百分百信任”,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我省首個大型助學網(wǎng)絡平臺——海南助學網(wǎng)的開通。通過海南助學網(wǎng),助學者可以直接查看接受其捐助的貧困學子資料、即時跟蹤善款流向,設立了長效基金的愛心企業(yè)還可以自主選擇資助對象,并上門核實其材料真?zhèn)巍?梢哉f,該網(wǎng)站為捐受雙方搭建了透明公開的溝通橋梁。
“從村到鄉(xiāng),從縣城到省城,從工商個體到國營企業(yè),從廠礦到機關,幾乎全都聯(lián)動起來,為圓夢行動出資出力。”羊光然說,這種愛心互動,不僅讓貧困家庭感受到社會的溫暖,更讓全省人民感受到“愛心島”的濃郁氛圍。